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促进内陆与边疆、城镇与乡村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要素集聚推动地区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保证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系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把“蛋糕”分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区、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要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生态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担当。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结合民族地区发展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进展。我国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线长2.2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从沿边民族地区出境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以及助力四川、重庆、河南等广大内陆腹地转向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使沿边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实现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