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改革开放,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日常生活的变化。我出生于1968年,那时候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还不到20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只有10岁,正在读小学,那时候我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八口人,有五个孩子上学。我从初中开始到县城住校,连食堂里几分钱的菜也买不起,需要从家里带咸菜吃一星期。但高二高三以后,情况就好多了,改革开放使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老百姓受益的领域也逐渐从物质方面,迈入到文化的发展、复兴。我走上书法的道路也得益于此。
我对书法最初的了解跟很多人一样,来源于小学的描红,1987年读高三的时候,家乡的文化生活也慢慢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印象最深的是县里提供财政支持,建了一个青少年宫,而且专门请了几个书法家开办书法班。高中生本来是不收的——因为马上就高考了。但我很喜欢,就想方设法进去了。老师们都有十足的热情,也许也觉得我还可教,于是更加不遗余力。他们的那种热情,使我相信,书法是可以让人因之忘我的有意思的事情。在几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作品参加全省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拿了一等奖。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使我找到了人生最爱的工作。
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我国高等书法教育恢复的还很有限,我当然也就没有报考书法专业,而是考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读中文。这使我获奖而产生的兴奋得以延续,为什么呢?因为启功先生在那里。启先生的人品、学识、书法都是当代一流,虽然当时已不上本科课程,但教泽普被,流衍于校园。我曾复印过他在香港出版的《论书绝句百首》,读得如痴如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基本上把《论书绝句百首》背下来了。
1991年大学毕业时,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及了。很偶然的机会,有人告诉我,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开始招收硕士生。我非常兴奋,兴冲冲去找他。因为当时是他第一届招生,而且就招一个,所以很担心。我见到他,就问:“您有没有想招的?您要没有想招的,我就回去玩命。”欧阳中石先生是开门办学,他也就说了一句话:“你好好考,只要能考上,我一定要。”这句话给我吃了定心丸,我当然就回去玩命了,也幸运地考取了。
进入书法专业学习后,我对于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领域深入的体会越来越深刻,特别是书法领域的变化。客观说,1905年废除科举之后,书法实际上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中是被边缘化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意识到,它是我们的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让它更加更好地发展。除了成立书协,到1993年,老先生们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招收书法研究生,开展硕士教育。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应该让书法教育提升到博士教育的层次。不少学校向国家申报博士点。1993年,国家学位办同意在首师大成立第一个书法专业博士点。为办好这个点,欧阳先生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当时他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个点虽然落在我们这里,但它的基础是前辈们打下的,所以这个博士点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情,是全国的事情。”因此他筹备成立了一个考试咨询委员会,把全国知名的13位老专家请在一起,担任委员,听取他们的意见,乃至负责考试命题。1994年我已经留校工作,1995年又幸运地考上了书法专业博士生。从1991年起到现在,我一直跟书法打交道,深切地感受到,它以及像我这样的书法工作者,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复兴伟大历程中对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视,那么,这几十年来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书法现在仍然是小学科,但它与我们民族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包含的道道很多,如果不了解,很可能动笔就错。比如把“影后”写成“影後”,这是不懂文字;又比如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来祝贺新婚(等于叫新婚夫妇两地分居),这是不通文意;再比如赠人作品,上款通栏写“敬赠某某某先生”,不仅连名带姓称呼对方,而且在姓名上方还压上两个字,文词看着恭敬,形式已经失礼,这是不知社交礼仪。凡此种种,都会损害书法作品价值,甚至使其成为笑谈之资,也会暴露文化修养的缺乏。我们得先了解、掌握基本的家底儿,才谈得上弘扬。老家底儿越普及,书法与这个时代的新元素相互结合的契机就越多,弘扬之路也就越广。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对此是有深刻认识和宏大构想的。2011年开始,教育部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必须有一节书法课。这是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很小的一个举措,但却是有深刻象征意义的举措——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真正重新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日常。它反映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走到了很深入的文化层次上。
1994年以来,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我的生活很简单:教书、写字、带硕士生博士生。国家的繁荣安定,为这种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2003年到2007年,我曾担任首师大书法学科行政管理工作,推动学科点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起,协助欧阳先生主编一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书法练习指导》,已成为教育部指定教材,在中小学广泛使用,并有多个语种的版权输出。书法艺术的弘扬之路走向了国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此我深有体会,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就不会逐渐认识到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就不会有书法学科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我也就不可能走上这条道路。感谢时代为我提供机会,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持续地向前推进,才能让我从事钟爱的书法事业,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一直在实现梦想的旅程上。我会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做好书法研究,带几个好学生,出几本好书,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力。同时,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将积极履职,为本党派助力,为社会尽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叶培贵系北京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会主委,中国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书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院学术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