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面临着新任务与新使命。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生动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全方位、多角度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维度。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思考:
第一,建构数字边疆知识体系是民族史、边疆史研究亟待突破的领域。数字史学是数字中国战略指导下科学技术与历史研究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学科,对推动新时代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具有重视边疆史的传统,边疆地区同时亦是多民族聚居区。数字人文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为民族史、边疆史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人工智能技术在民族史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快建构数字边疆知识体系成为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第二,跨学科协作是深化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路径。当前,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多个分支领域,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习俗、文化遗产等都进入学者的视野之中。这绝非可以用局部视野来覆盖,单一学科也难堪此任,需要整合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地理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关学科,需要打破学科、单位、区域界限和“单兵作战”的科研状态,进行跨区域、跨领域合作与多学科、多角度、立体交叉研究,凝聚研究力量与学术资源,进行跨学科、跨地域协同创新。通过跨学科合作,汲取其他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民族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视角。
第三,民族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目前,中国民族史学科设置并不统一,有的高校设在历史学专门史中,有的设在民族学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之下,学科归属不同,所接受的专业训练就会有相当大的不同。民族史研究如果要取得更多突破,多学科交叉协作是必然趋势,如此就涉及民族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与此同时,培育新一代民族史研究者的工作也至关重要,要培育更多有志于民族史研究的青年人才。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