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孙海斌:新能源材料的追梦人

时间:2024-07-09 17:10:01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科学创新,材为国用。在新能源材料的科学研究领域,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信阳市拔尖人才、信阳市高层次人才、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孙海斌,带领团队勤奋努力,只争朝夕,用自己的学识和努力,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把握科学发展前沿

“我从小坐着爸爸的自行车,跟他到县农修厂看如何设计和加工各种机器零件,或者去妈妈的县玉雕厂,看她们怎么把石头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非常羡慕。”也许从那时起,孙海斌就跟材料学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99年,怀揣着梦想,离开家乡,考上信阳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接触到大学物理实验,开始对各种实验材料感兴趣。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郑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跟随左秀荣老师进行铝合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硕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工作,开始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2011年9月,赴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启了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历程。学成归来后,孙海斌一直在信阳师范大学工作至今。

孙海斌本硕博都在围绕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专业专长是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及光、电、磁性能研究。他历经了河南省微电能源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信阳师范大学的更名,又正值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关键时期,对孙海斌来说,正是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干事创业的时和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孙海斌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他用勤奋努力,始终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在信阳师范大学,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省留学生择优资助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ppl. Phys. Lett.等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因此,孙海斌于2018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科技论一等奖,2023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科技论二等奖,2024年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个人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协同合作。孙海斌,作为河南省微纳功能材料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也是校先进微纳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系主任,带领多位青年教师一起成长,其中2位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3位教师获批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计划,5位教师获批信阳师范大学“南湖青年学者”项目;协助院领导和微电能源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完成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建设计划任务,服务豫东南地区及河南的科技发展;参与申报的“新能源与光电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被评为优秀等次。

投身高等教学一线

孙海斌教授,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且投身一线教学,坚持本科生上课。先后承担了《力学》《热学》《工程材料基础》《物理前沿专题课程》《材料物理》等不同专业(物理学、材料物理和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等)的学位课;2020、2021和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2023年9月,被评为信阳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主持完成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并获得信阳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孙海斌教授,坚持让本科生进入科学实验室,指导本科生完成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完成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于2021年2月荣获“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1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研究生分别在2017年、2020年、202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研究生获得“河南省级优秀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2023年连续获得“信阳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积极为国建言献策

作为九三学社信阳师大支社的委员,孙海斌利用自己的优秀青年科技专家身份,为信阳市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扶贫攻坚等重大创新需求,重点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信阳市的高新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社员,并在2023年参加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第六期全省留学人员骨干培训班。

该同志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养高,注重理论学习,认真撰写并提交社情民意和调查报告,积极参加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培训等社会活动。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议政的能力。2023年,信阳市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孙海斌围绕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连续撰写多篇社情民意和民主提案,分别是《美好生活看信阳——“绿色能源篇”之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示范基地》《“碳达峰”背景下对信阳市水稻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及在河南省高校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孙海斌撰写的作品《重温团结奋斗史,聚力共赴新征程》,被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授予获得三等奖。

“我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工农兵的后代,多年来深受党的培养,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共呼吸同命运是我的人生信条。”孙海斌表示,今后一定会与广大民主党派人士一道,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