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并作出战略部署,为我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工人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这是总书记对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深切要求、殷切希望,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厚望,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进的决心和魄力,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爱下,信阳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信阳师范大学闫东博士,带领团队在工程材料领域辛勤耕耘,艰苦攻关,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努力践行“两个更好”,争当新时代“工人先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工匠领域广阔天地里,同样大有所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新时代工人力量。
随着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信阳市在河南省率先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投身企业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闫东博士正是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的青年教授之一。
自担任信阳市灵石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以来,闫东博士放弃风不吹日不晒的办公室,主动深入生产一线,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共同面对技术上、生产中的每个难题,一线的生产经验对于他的科学研发和科技攻关有着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他深知,工人阶级是国家的脊梁,是工业发展的基石,民主党派人士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真正融入到工人群体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技术需求本质,更易找到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在他和一线工人们的团结合作下,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实现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闫东博士团队的科技创新不仅破解了企业的发展瓶颈,更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工匠人才,为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科技副总’很棒!通过‘科技副总’平台,我们实现产学研一体化,2024年为企业带来4000万元的工业产值。感谢信阳师范大学和信阳市政府。”信阳灵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旭燕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安平说:“自市政府选派‘科技副总’工作以来,闫东博士一直奋战在企业一线,他身先士卒,不怕脏不怕累。比如牧原实业猪舍渗漏难点问题,为了真实数据,他直奔现场钻进猪舍漏粪板下采集取样。在场工人得知他是博士后,十分敬佩,连连称赞这种敬业精神难能可贵。”
工厂发展犹如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容马虎。闫东秉承工匠精神,埋头苦干,经常带领科研团队工作至深夜,厂区已经十分寂静,但实验室仍是灯火通明,有时因难题未突破,整夜未眠。闫东为企业带来了很多从0到1的核心技术,看似一句话,实则万重山。
在任企业“科技副总”期间,他的研发成果实现科技转化落地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余项,改进生产工艺10余项,带动企业科技水平高速发展。
闫东博士不仅赢得了企业领导和工人同事们的广泛赞誉,更成为了信阳乃至全国青年人才投身企业建设、争当时代工人先锋的良好典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贡献。企业是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青年人才在企业生产、科研一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施展平台。
闫东博士的事迹是“两个更好”的践行,是信阳“创新拼搏当前锋,比学赶超建新功”精神的写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需要像他这样的有志青年投身到企业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人篇章。
闫东,民建河南省委会创新驱动委员会委员、民建信阳市委会委员、信阳市政协委员、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