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在驻信阳高校创建低碳校园的建议

时间:2025-01-17 11:28:30 来源: 作者: 阅读:

提 案 人:信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方晓波

国务院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将公共机构列为重点节能领域。高校作为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在国家碳达峰总体目标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是节能减排重要领域。202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高校以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实施。因此创建低碳校园既是中央和地方政策法规的要求,也是驻信阳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自身需要。

首都师范大学大幅度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入选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十佳典型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减少校园运行的碳排放,获批“浙江省绿色学校”。福建理工大学利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闲置屋顶,与企业共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65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煤炭消耗1792吨,减少碳排放量5583吨。这些高校为驻信阳高校创建低碳校园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2022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市常住人口616.60万人,城乡居民年用电63.15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024度;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14.07万人,专任教师4.8万人,师生共占常住人口的3%,高校师生年用电量为1.93亿千瓦时。当前,福建理工大学在校生2.1万人,仅为驻信阳高校在校生的七分之一。由此可见,驻信阳高校使用可再生能源,创建低碳校园,减少碳排放的潜力较大。

当前,驻信阳高校在创建低碳校园方面,尚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具体如下:一是能源管理粗放,各高校基本上没有对各二级单位的能耗实行精确计量与考核。二是一些高校的空调、投影仪、计算机和电梯等设备使用年限长,能耗高。三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率低,部分高校的屋顶和空地没有安装光伏设备。四是部分师生绿色低碳意识淡薄,从办公楼到教工餐厅要开车,在就餐时间教工餐厅门前车满为患;从学生宿舍到教学楼要骑电动车,很多教学楼前,电动车把人行道都占满了;大量的复印纸只是单面打印等。

为推进我驻信阳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特建议如下:

一、政策引领低碳转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建立相应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完善学校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管控制度;实行碳排放考核,将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管理人员要培训上岗,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及考核,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满足低碳运维的要求;学校后勤部门做好能源统计、碳核算、碳交易工作,避免无形损耗。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再生能源利用,增加电力等清洁能源使用,加快推动学校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深入推进再生能源在学校建设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优先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终端用能项目;在取寄快递点附近设置快递包装分类回收系统,鼓励学生将快递包装分类放置,加大快递包装物及垃圾回收利用投入,提高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等。

三、大幅降低能耗强度。学校应引进能源领域先进技术,减少资源在消费过程中损失,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人均能源消耗,实现耗材低碳化。使用低碳或零碳办公用品;采购低碳化维修建材;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采用国家最新节能标准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化建筑运维;结合智慧校园建设,依托完善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楼控系统以及物联网系统,精细化管理,节省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四、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在师生之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和促进绿色低碳行为模式。减少公车使用强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改,更新老旧、高耗能设备;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增大绿化面积,增强校园碳汇能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